認識大嘴鳥
當月內容
雜誌回顧
遊戲空間
 
 
 

 孩子對換算的量感很不好(例如:15 公分=( )公里,有時候孩子會回答 1500 公里。)因為讀者們提出的問題並不明確,筆者提出一些有關量感及單位換算的先備經驗,讀完這些先備經驗後,應該對量感及單位換算的教學有些幫助。

 

 對國小學童而言,數字是用來描述離散量的個數,例如 2 條繩子、5 個水桶,7 顆蘋果,10 塊紙黏土等。當學童面對 1 條繩子長 50 公尺,或 1 塊紙黏土重 30 公克的情境時,他可能無法理解,為什麼 1 條繩子會冒出「 50 」公尺這個數字,或 1 塊紙黏土會冒出「 30 」公克這個數字。為什麼可以使用數字來描述繩子的長度或紙黏土的重量?這些數字是怎麼冒出來的?將這些量數字化對我們有哪些幫助?

 有一個要被測量的量(例如甲繩),當我們選定「 1 公尺」當做測量長度的單位量,就可以利用單位量的累積次數,來描述甲繩的長度。例如將 50 個「 1 公尺」接起來,剛好和甲繩一樣長,就可以稱甲繩的長度和 50 個「 1 公尺」接起來一樣長,或簡稱甲繩的長度是 50 公尺。

 當我們選定「 1 公克」當做測量重量的單位量,就可以利用單位量的累積次數,來描述紙黏土的重量,例如將 30 個「 1 公克」的砝碼合起來,剛好和紙黏土一樣重,就可以稱紙黏土和 30 個「 1 公克」合起來一樣重,或簡稱紙黏土的重量是 30公克。

 我們也可以將單位量等分割,稱等分割後的量為單位分量,再利用單位分量累積的次數來描述不是整公尺長繩子的長度。

 透過單位量將要測量的量數值化有兩個好處,以長度量為例,第一個好處是能描述被測量的繩子有多長,第二個好處是透過數字的大小,比較所有被測量繩子的長短。

 長度、面積、容量、體積、角度、重量這六種感官量中,你估測那些量比較準?為什麼某些量容易估測,某些量不容易估測?為什麼太長或太短的長度情境,都不容易估測?能進行有效率的估測,要有哪些先備能力?

 測量是將單位量數值化的結果,因此掌握的單位量愈多,愈容易描述測量的結果,例如你能掌握 1 公分的量感,就能透過 1 公分累積的次數,描述鉛筆大約長多少公分。透過 1 公分的累積次數描述走廊有多長很困難,因為累積的次數太多,如果你能夠掌握 1 公尺的量感,就能透過 1 公尺累積的次數,描述走廊大約長幾公尺。

 以上的描述可以知道,必須心中有單位量,才能透過單位量的累積次數概略描述被測量的量是多少個單位量。

  右圖中,上面的表格每十倍就有一個單位,下面的表格每一萬倍才有一個單位,也就是說,「壹」、「萬」、「億」、「兆」等單位的個數都不會超過 10000 個,我們都利用下面的表格來報讀大數字。

 
(詳見2009年05月號大嘴鳥親子教育雜誌)